未来机器人会对制造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追溯到原始拉丁文中,制造业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双手创造事物。机器人则不同,它来源于捷克语“robotnik”,这个词的意思无异于苦役。因此,千万不要被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或日本小巧玲珑商品的可爱外表所迷惑:人类发明机器人的目的就是让它们做苦力活。

1961年,工厂第一次向现代工业机器人敞开大门,尤尼梅特(即Unimate,世界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名称)成为通用汽车公司劳动力阵营中的一员。基本上,尤尼梅特就是一个连接到巨型钢桶上的重达1814千克的机械臂。在当时,人们对这个机器人所具备的多种卓越功能赞不绝口,它能够轻松地将液态金属倒入压铸件中,可以将汽车车身焊接在一起,还能承受227公斤的净负荷。

换言之,尤尼梅特能够出色地完成对人类而言危险或枯燥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会保持始终如一的速度和精度。它从来不会请病假,不会罢工,也不会违反公司规定。它可以24小时不停地工作,不需要像工人那样三班倒,而且也不会增加哪怕一分钟的加班时间。不用说,工厂主越来越喜欢这个任劳任怨的新员工。

然而,机器人员工也并非没有局限性。最简单的机器人种类,仅仅是一种自动装置,根据人们制定的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且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项任务。而那些需要决策、创造性、适应性以及需要在职学习能力的任务还得由人类完成。

但是,当一项工作正好适合机器人做时,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据报道澳大利亚德雷克拖车的生产线上只安装了一个单一的焊接机器人,生产率整整提高了60%[来源:ABB Australia]。

工业机械化最显著的影响是,淘汰了那些无需技能的工作岗位。这种情况在美国和日本尤其明显,这两个国家在机器人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日本深受人口负增长之苦,而日本的年轻劳动力一般不喜欢从事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制造业工作。因此,工业机器人在不受人们喜欢的工作岗位方面占据很大优势,而且还创造了很多维护它们所需的技术性岗位。就像自动化办公需要依赖各种工程师一样,机器人工人也需要技术维护。

另一方面,美国大量的制造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更加廉价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尽管使国内工厂自动化后有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诱惑, 也未能大规模普及。

将来会怎样呢?虽然2009年经济不景气,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仍注意到2010年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超过110万[来源:IFR]。

同时,机器人专家将继续扩展机器人发挥作用的领域,比如机器学习领域、具有触觉和社交智能的机器人领域。将来,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够看到机器人工作的身影,甚至人类可能从机器人那里学到如何完成制造业的工种会越来越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